高铁上买到过期便利面职责不能只让保洁员扛
- 发布时间: 2025-02-15 03:44:29 作者:成都甲醛治理
-
近来,有网友爆料称,在大理开往成都东的G2838列车上,有工作人员售卖过期四年的便利面,引发重视。2月8日,针对网传“高铁车厢买到过期便利面”的信息,重庆客运段2月8日发布状况阐明称,该过期便利面系保洁员自带后违规售卖,已停职。(2月9日 光明网)
当这桶过期四年的便利面在高铁车厢里被愤恨的母亲高高举起时,这场看似偶尔的食品安全事情的结局就早已注定——公司对保洁员停职处理,铁路部门致歉并许诺整改。大众的怒火跟着热搜衰退逐步停息,但一切人如同都默契地回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保洁员贪心蝇头小利当然有错,但相似舆情迸发后,站在台前承受审判的好像永远是“保洁员”。
当铁路部门将保洁、餐饮等服务交给外包公司时,好像构建了一个完美的“防火墙”。保洁员不归铁路部门管,外包公司没有执法权,乘客投诉终究在多方推诿中沦为死循环。这种规划的精妙之处在于,乘客在高铁上购买的任何产品,都被默以为“铁路服务”的一部分,但假如出现问题,职责却能精准定位到某个外包人员身上。就像此次事情中,外包企业能用“职工私自夹藏”推脱收购职责,铁路部门可以用“违反规则”推脱监管职责。
事情的中心其实是一个再简略不过的道理:职责不能总让一个人扛。高铁本来有制止售卖便利面的规则但是现在却出现在车厢中售卖的状况。从收购到出售的一切的环节本应层层把关,可当外包公司、铁路部门疏于监督管理,“过期四年”的产品售卖便成了必定。保洁员或许为挣点外快动了心思,但说到底,问题出在“只罚人不罚准则”的惯性思想上,要完结此类现象,需求的不是再开除保洁员,而是从源头优化一切的环节。假如外包公司不痛不痒、铁路管理文风不动,谁能确保“下一桶泡面”不会更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