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服务项目

2025 瓷砖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之路

发布时间: 2025-03-21 08:54:07   作者:服务项目

  在当前阶段,瓷砖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整体处于市场下行的严峻态势。众多行业从业者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对未来发展趋势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的迷茫。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建筑瓷砖行业的现状,阐述行业协会对未来走向的研判,并探讨宏观经济进入新周期后,国家政策对瓷砖行业发展的深刻影响。最后,针对瓷砖行业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回顾我国瓷砖产量与出口量的变化趋势,瓷砖行业与房地产市场紧密相连,在过去 20 年中,充分受益于市场、人口以及改革带来的发展红利。然而,自 2016 年国内市场需求与产量供给达到百亿峰值后,便呈现持续下滑态势。截至 2023 年,我国瓷砖产量降至 67.3 亿平方米,出口量也从 11 亿平方米减少至 6.2 亿平方米,近乎腰斩。

  从国际视角来看,在全球主要瓷砖生产国中,2021 - 2022 年期间,我国产量一下子就下降,除印度等少数国家产量仍保持增长外,其他几个国家产量基本维持稳定。尽管如此,中国瓷砖产量在全球占比依然高达一半。

  在出口方面,近年来中国与土耳其的瓷砖出口单价迅速攀升,至 2022 年已基本接近西班牙的单价水平。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来自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国家的激烈竞争,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中低价格的范围抢占了中国的市场份额。

  从世界主要瓷砖生产国人均消费量变化来看,中国从 2020 年的 6 平方米降至 2022 年的 4.53 平方米,巴西、土耳其、西班牙人均消费量基本维持在 3 平方米左右,意大利仅为 2 平方米。

  由此可见,我国对瓷砖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尽管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国内市场仍具有巨大潜力,令国际竞争对手艳羡。因此,行业从业者应坚定对国内市场的信心。

  对比发达国家的瓷砖人均消费水平,经研判,未来我国瓷砖市场在实现供需平衡后,市场容量将基本稳定在 45 亿平方米。然而,这一平衡点的具体到来时间尚不确定。

  45 亿平方米的市场容量意味着,我国现有的前二十大瓷砖企业基本能够占据近 50% 的市场占有率,剩余 50% 的市场占有率将由区域市场的瓷砖企业瓜分。面对未来市场容量的急剧缩减,每家瓷砖企业都需审慎思考自身能够抢占的市场占有率,这是当前行业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

  广东地区今年的开窑率相较去年有所提升,主要得益于能源价格的变动,同时佛山的品牌影响力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愈发显著。

  江西地区近期销售情况出现下滑。过去几年,江西尤其是高安,作为全国最大的县级产区,凭借区域优势与价格上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在当前广东产区贴牌订单回流以及国家大基建速度放缓的双重影响下,江西产区切实感受到了市场下行的压力。

  福建地区的开窑率持续下降,7 月份已降至 60%,8 月份受环保因素影响,可能进一步下滑至 40%。

  在关注市场需求变化的同时,政策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双碳能耗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将推动瓷砖企业加快绿色生产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转型升级。双碳目标犹如高悬于瓷砖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去年 11 月,瓷砖行业的单位能耗标准已正式颁布,并将于今年 12 月开始实施。在全国统一的政策背景下,瓷砖行业都将面临节碳减排的严峻挑战。

  环保是影响公司制作的重要的条件,此外,质量分级已成为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正在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倡导优质优价,以激发和保护企业质量创新与提升的积极性。目前,智能马桶的质量分级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将推广至瓷砖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各行各业都在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瓷砖行业也经历了从工厂时代到渠道时代,再到用户时代的转变。

  在工厂时代,得益于市场、人口和改革红利,生产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企业。

  随后进入渠道时代,渠道拓展能力与市场运营能力成为考验企业的核心要素。这一时期,企业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制造能力,还需掌握营销与渠道拓展技巧。

  如今,我们正处于用户时代。在信息碎片化与消费降维的背景下,消费者的装修预算有所减少,但审美需求并未降低。因此,只有那些能够洞察并使用户得到满足需求,进而推动生产、产品、营销、渠道、服务等环节进行创新的企业,才能适应这一时代发展需求。随着用户时代的到来,一些品牌企业在加速产品创新的同时,不断推出新的商业模式,以满足新消费主体对产品和服务的体验需求。

  在用户时代,企业不能再局限于单纯的生产环节,而应改变固有思维模式,不断延伸价值链条,重新塑造核心竞争力。

  国家已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瓷砖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此外,“一站式” 家装市场正在迅速增加,企业需从卖产品向卖空间转变,发挥自身特点,探索服务化、融合化的转型之路。例如,一些一线品牌已推出微笑铺贴、成品交付等服务。

  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预计有三类企业能够在市场容量急剧下滑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第一类是上市公司和头部企业,它们已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第二类是专精特新企业,在细致划分领域处于领头羊,未来发展前途广阔;第三类是产区的头部企业,即在区域市场排名前三的企业。

  第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若企业环保不达标,将丧失生产资格,更无法参与市场竞争。

  第二,不断的提高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水平。对于希望成为区域性品牌企业,乃至成为全国性瓷砖企业贴牌首选的企业而言,智能制造将是核心竞争力。

  第三,坚持差异化发展路线。企业应深耕渠道,不应局限于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只要能精准定位市场痛点,生产出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就一定能找到发展出路。

  最后,加强与其他产区的交流。当前,众多兄弟产区的协会和企业领导齐聚一堂,这是非常积极的现象。各方应加强交流,共同研判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寻找破局之道。

  2024 年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指出,尽管消费者信心仍显低迷,但消费复苏的积极信号已逐渐显现。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正在慢慢地发挥作用,这无疑是利好消息。我们应相信国家和政府有能力改善市场环境,不会让低迷的市场状态长期持续。

  此外,低线城市年轻花钱的那群人的消费信心依然充足。虽然存在 “逃离北上广” 的现象,但其中不少人已完成财富积累,正在重新规划人生。他们回到家乡后,首先会对祖宅进行翻新,装修格调丝毫不亚于一线城市。这些市场都有待瓷砖企业去挖掘。

  同时,消费支出的重点正逐渐向服务和体验转变。因此,瓷砖企业应从过去的卖产品,转向现在的卖服务。瓷砖的成品交付、卫浴的全屋定制等举措,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体现。

  未来,瓷砖企业要采取更细致、灵活的策略,在细分赛道中寻找增长点,在谨慎乐观的消费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一定改变过去的经营、思维和发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价值链条,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更优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