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若尔盖:非遗焕彩新时代

发布时间: 2024-06-20 23:11:53   作者:行业新闻

  位于川西北高原的若尔盖县,是一片壮美的土地!斑斓的花海,蜿蜒的河流,雄伟的山川,辽阔的草原,汇成绝美的自然风景画。不仅如此,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千百年,衍生出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焕彩新时代,吸引世界的目光。

  “让世界看见若尔盖”——这是2023若尔盖黄河大草原文化旅游节的主题词,充满着豪迈与诱惑。开幕式上,歌舞、情景剧、藏戏等节目,极具民族特色,轮番上演。活动为期一周,品尝地道美食、交流文化智慧、感受生态活力……

  活动的非遗展会区,游客络绎不绝,气氛异常活跃。若尔盖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郎塔兴奋地告诉笔者:“为贯彻落实习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深入挖掘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时代价值,我县有2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与。”

  由于职业的原因,多年来,笔者曾经多次走进若尔盖,见证了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觉它们犹如高原美玉,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黄河流淌千万年,鬼斧神工,在若尔盖镌刻出黄河九曲第一湾,我国三大名马之首的河曲马就诞生在这里。“安多汉子的天堂,在河曲马颠狂的雕鞍上。”千百年来,马背文化深植于牧民生活,在若尔盖大草原上繁衍,形成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202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阿坝州若尔盖县申报的“河曲马赛马节”入选其中。

  赛马是草原民众的最爱,项目流传广泛而久远。近年来,若尔盖县立足于文化、生态优势,年年都会举办河曲马赛马节,并于2021年6月正式提出申请,成功加入中华民族大赛马体系。如今,赛马节已升级为集赛马竞技、民间传统文化展示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盛会。每逢盛会,都会吸引来自川甘青三省的上千余组人马参赛。据组委会介绍,赛马节设有不同途程的河曲马速度赛、改良马速度赛、走马赛等项目,经过预赛、半决赛、总决赛的层层选拔和激烈比拼,优秀的参赛骑手和马匹脱颖而出。

  骑上河曲马,邂逅一场非遗文化盛宴。“2021中华民族大赛马·若尔盖县黄河河曲马第九届安多赛马大会”的赛场上,骑手们跃马扬鞭,风驰电掣,蹄声如击鼓,激荡人心,掌声、呐喊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在草原深处回荡……

  除此之外,若尔盖县的黄河流域河曲马驯马习俗、黄河流域河曲马马鞍制作技艺也被列入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河曲马史称南蕃马,据《中国养马史》记载,古“秦马”即今日河曲马。河曲马在唐、宋时被称为“吐蕃马”或“吐谷浑马”。千百年来,在独特的生态条件下,河曲马成为优秀的地方品种。古往今来,藏族人民积累了养马、驯马的丰富经验,同时也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养马驯马习俗,成为非遗项目。

  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若尔盖牧民逐渐完备和创造训马、骑马技艺,引申出诸多马上项目原型,如速度赛马、骑射、骑手马上技巧等,再通过长期的赛事,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技艺高超的藏族传统马术运动。

  省级非遗项目“度炯节”,是龙哇寨千百年来传承至今的传统节日,距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每年藏历五月初四,龙哇寨村民都会如期举办。节日当天,全寨男女老幼身穿节日盛装,欢聚在阿尼肘尖扎尕神山脚下,怀着对大自然母亲的感恩,通过煨桑、熏烟洁净、诵读经文等仪式,祈祷全寨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延续“度炯节”活态传承,若尔盖县深挖度炯节文化内涵,不断丰富节日内容,结合形式多样的民族特色活动,将射箭、抱沙袋、民歌弹唱、歌曲演唱、锅庄表演等融入“度炯节”,内容由传统的驱邪、避瘟、驱毒扩展到保护生态、预防天灾人祸等,并通过平台宣传发布,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去参加了。有专家觉得,度炯节在传承中逐渐完备,不断充实,具备极其重大的史料研究价值。

  近年来,若尔盖县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民俗节庆活动,不断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和知名度,激发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统计,截至目前,若尔盖县非遗项目195项,其中列入国家级1项(川西藏族山歌),省级9项(川西藏族山歌、藏医药、金冠舞、垛、度炯节、河曲马、若尔盖藏戏、藏兽医、夏萨藏医药),州级非遗项目58项(阿扎传唱、藏靴制作等)、县级非遗项目133项(藏文书法、黄河草原草编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9人、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3名。

  2024年3月,偌大的若尔盖草原,阳光和春风携手而至,河流涌动,绿芽满眼。

  3月15日这天,县文化馆非遗展览厅,座无虚席,一张张笑脸激情洋溢,多彩的民族服装格外艳丽。若尔盖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基地颁证暨培训大会在这里举行。

  非遗中心负责人主持颁证仪式,县文化馆馆长宣读了若尔盖县人民政府通知,公布《若尔盖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基地”、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会上,为65位第八批县级非遗传承人和10家非遗“两基地”进行颁证授牌。掌声、音乐声、喝彩声在非遗展览厅热烈响起。

  若尔盖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供波甲告诉笔者:“通过这次颁证和培训,进一步规范了对传承人的工作管理,提高了我县非遗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搭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交流学习平台,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被激活,匠心得以彰显,传承形成合力。

  2020年11月,若尔盖县文体旅局组织举办了“经典藏戏进校园 展示传统非遗魅力”活动,首先走进若尔盖县纳木藏文中学,后来陆续在5个乡镇的学校上演,让广大师生近距离感受传统藏戏的魅力。仁青措是若尔盖县纳木藏文中学9年级学生,看了演出,十分高兴地说:“县文旅局在学校演出的《藏王的使者》藏戏,展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生动故事,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绛央特旦,是唐卡县级非遗传承人、唐克镇华纳仓唐卡艺术学院院长,多年来,他坚守初心,不懈努力,带领教职员工尽职尽责,培养了众多唐卡艺术人才,打造出华纳仓唐卡艺术非遗保护示范基地。

  自古藏族民间工艺美术绚丽多彩,那么甲自幼受到熏陶,爱上了金属手工艺,19岁那年,那么甲立志当徒学艺。他策马草原,来到红星镇,穿过一条古香古色藏式小街,找到银饰制作老艺人曲科,曲科是若尔盖县藏族金属手工艺非遗项目传承人。一声叩拜,说明来意。曲科一眼看中这个后生,从那一天起,开始手把手教,心贴心帮,丝毫没有保留地传授技艺。18年来,那么甲冬不避寒,夏不惧暑,潜心学艺,并在传承中创新,制作出新式手工艺金属饰品50多种,涉及服饰和家饰,作品赏心悦目,别具匠心,赞誉不绝。2022年,那么甲荣获“四川省九届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如今,“那么甲金属手工艺”,成为若尔盖县一张亮丽的名片。“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这是大伙对那么甲的赞赏。

  走进红星镇郎木寺那么甲的工作坊,一件件传统手工艺品有序摆放,十分精美,项链、茶具、餐具等,镶嵌着银质浮雕,花纹优雅,与点缀的绿松石、红玛瑙、蜜蜡相映成趣。这些作品,将藏族民间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设计相融合,特色十分鲜明。那么甲精湛的技艺,引来不少年轻人拜师学艺,如今,他已收下15名学徒,都是免费传授,“我要将这门独特的工艺技术无私地传承下去。”那么甲笑脸上洋溢着自信。

  走进唐克镇,这里以“黄河九曲第一湾”著称,是河曲马的故乡。黄河流域河曲马马鞍制作技艺,是藏族人民独特的马背文化。在索格藏村,见到村民唐青,他是马鞍制作手艺人。唐青那古铜色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他说:“我爷爷就会做马鞍,手艺传给父亲,父亲又教会了我。”

  他家的客厅,就是他制作马鞍的工作室,地毯上、墙壁上,满是马鞍和制作器具。

  唐青一边动手演示,一边解释说:“ 一套河曲马马鞍,分别由鞍座、鞍垫、鞍桥、肚带、脚蹬、鞍穗等十多个部分所组成。鞍垫主要使用牛皮等动物的生皮。将皮料购买回来后,先放在水里浸泡,然后取毛,再涂上一层油,最后用手反复揉搓,洗干净后,再浸泡再搓。经过三遍浸泡,三遍揉搓之后,皮料就变得很柔软,即便马鞍遇水,也不用担心鞍垫会变硬。”

  如今,在整个若尔盖县,用传统方式制作马鞍的人虽然不多,但都执着坚守,他们在草原深处,凭借着先辈们传授的技艺,默默地传承着这一古老的制作工艺。

  在若尔盖,佩戴香囊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端午节快到了,贡确加措更加忙碌,他是县级传承人,正带着徒弟们制作藏式香囊。“智香藏香”制作技艺,是若尔盖县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确加措秉持传统手工技艺,选取多种藏药材,用羊皮或者牛皮包裹。由于高原具有独特植物,所制香囊,有着清洁空气、杀菌、安神通络等作用,有益于健康。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慢慢的升高,香囊包裹材质也有了改变,原来的皮具逐渐被蚕丝绸、锦缎等所取代,既美观,又不失功效,深受当地和外地民众喜爱。“精美的藏式香囊,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给汉藏一家亲、共迎端午带来一份浓浓喜气。”若尔盖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兴奋地说道。

  若尔盖县的非遗手工艺品“吉祥娃娃”,被称为“草原小精灵”,前些年参加过成都农博会和西博会,如今慢慢的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非遗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成都重庆等省市,以及日本、荷兰等国家。

  “吉祥娃娃”的“老家”,就在唐克镇白河社区手工合作社。在这里,笔者目睹了它们可爱的模样:身穿安多藏族特色服装,个头娇小,神态各异,表情生动,一双大眼睛闪着亮光,展现出草原藏族同胞的时代风采。

  张慧玲是“吉祥娃娃”制作的主要发起者,她是土生土长的若尔盖人。2015年,社区两委换届时,张慧玲以全票通过当选为唐克镇白河社区的党委书记。当时,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张慧玲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当地群众尽快富起来。唐克镇位于九曲黄河第一弯核心区,看到每年潮水般涌来的游客,张慧玲想到了发掘和展示民间传统文化。当地有不少非遗传承人,其项目包括金属手工艺、服饰手工艺、刺绣手工艺,张慧玲挨个走访,四处咨询,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确定在非遗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制作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于是,2016年,白河社区手工合作社正式成立,“吉祥娃娃”的制作开始启动。

  在合作社工作坊,张慧玲介绍说:“从‘吉祥娃娃’毛茸茸的毡帽、长裙、长袖、长靴,到华丽的金银珠玉饰品,所用材料,都经过传统匠人严格挑选,然后精心制作而成。他们将传统草原文化和现代创新设计相融合,打造出属于唐克本土特色的产品。”

  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制作,白河社区手工合作社办了培训班,传统匠人当老师,村里男女老少都可以来参加培训。参与人数最多的是留守妇女,不出一年,就有60多人。她们带着手艺回家,在黄河边、在帐篷里,迎日出,送日落,兴致勃勃地制作“吉祥娃娃”,大部分社员的工资都能保证在3千元左右。产品很快得到市场认可,合作社与一家文化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这些年,“吉祥娃娃”一直在国内外销售中走俏。

  青藏高原的牦牛,素有“雪域之舟”的美誉。牦牛毛,是藏族重要的纺织材料,牧民用牦牛毛纺织帐篷,用牦牛毛做经线,用牦牛绒做纬线,编织出来的帐篷保暖抗风又防水。如今,若尔盖牦牛绒纺织技艺已是州级非遗项目,近年来,这一个项目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服装领域,形成了新兴产业。

  贡确加措,是藏香制作流程与工艺县级非遗传承人,20多年来,匠心不改,执着追求,他在古老秘方的基础上,研制藏香配方,不断挖掘和研究,严格规范每种原料的炮制和提炼工序,如今,品种多达50多个。2019年,贡确加措参加“第五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并以“藏香与藏医药的关系”为主题发言。2020年1月7日,贡确加措荣获“阿坝州返乡创业之星”荣誉称号。

  非遗点亮若尔盖,近年来,非遗项目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产业兴旺的有力推手。

  2023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的社会氛围,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旅深层次地融合,若尔盖县文化馆开展了“畅享非遗购,共赴非遗游”非遗购物节活动。

  2023年9月15日至17日,在马尔康市主城区开展了“2023年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系列活动”,打造了以非遗“游”“购”“品”“行”“娱”为主题的非遗集市。若尔盖县展示的更盼藏医药、智香藏香、藏族银饰制作技艺三项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备受游客青睐。

  近几年,若尔盖县藏医药全力发展,建成四川中医药夏萨流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旦科和全国基层名老中医雷勇传承工作室,采取“集中授课、分散带徒”形式造就了一批名藏医;建成成都中医药大学、阿坝卫生学校藏医教学点和实习基地,培养藏汉双语医疗人才1000余人,初步建成以正规学历教育和在职进修培训为主、民间师带徒为辅的藏医药传承模式。

  西部牧场,位于若尔盖县城西区2.4公里处,是被县政府授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的景区项目。该项目集酒店、餐饮、游牧文化体验、藏式民俗风情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等业态为一体,如今,“西部牧场”已是若尔盖大草原上“响当当”的文旅综合体品牌。

  若尔盖非遗文创产品正在蓬勃兴起。香炉电子熏香器“车载藏香”是典型代表。制作人贡确加措,住在红星镇纳木寺,他是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香技艺传承人,制作藏香已有28年历史。贡确加措成立了文化公司,致力于智香藏香系列暨创新文创产品品种类型的制作与研发,天珠香囊、神宝香囊、藏香12生肖和罗刹轮摆件等,是他研发的、由非遗文化衍生的系列创新产品。“车载藏香”产品,以若尔盖特有高原植物为特色配方,精选老崖柏根、金兹花、山茶花、藏木香等29种中药材原料,经过拣选、洗净、晾晒、炮制、保存等工序,在保持传统藏香工艺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手艺的结合研制而成。产品刚一上市,就受到顾客追捧。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